阜阳实施宅基地审批“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
审批“零跑腿” 测绘“不花钱”
■ 本报记者 安耀武 李鹏
“一趟没跑,就办好了建房手续,网上办事真方便。”近日,在临泉县陈集镇水寨村,村民陶维起看着自家在建的新房开心地说。
陶维起家的老房子已有30多年,面积小不说,还有安全隐患。打算拆掉重建,但他常年在外地打工,对如何办理宅基地审批“一头雾水”,“听人说要跑多个部门办手续,不仅耽误时间,每次回家都要花不少路费。”
让陶维起没想到的是,今年办理宅基地审批非常顺利。“在村干部的指导下,我在皖事通App上提交了建房申请资料,十来天的时间就通过了审批。”陶维起说,整个流程下来,他没有跑过一个政府部门。
陶维起的“省事”,得益于阜阳市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宅基地审批“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这一改革建立了跨部门运行机制,由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数据资源、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组建农村宅基地审批专班工作组,建立“联席会议+联审联批”机制,实现宅基地审批跨部门事项的“一表申请、并联办理”。
村民小组会议讨论5个工作日、村级组织审查3个工作日、乡镇(街道)组织联审7个工作日……记者随手翻开《“一件事”办理指南》,每个审批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村民可以在皖事通App上随时查看审批进展情况。
“过去线下申请时,虽然也规定了办理时限,但远不如现在网上审批这么透明,倒逼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陈集镇农业农村和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徐克锋表示。
“过去群众办宅基地审批,最多要跑6个部门、交8份材料、等待35个工作日。”阜阳市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李彦良告诉记者,现在只需跑1个窗口,交2份材料,最长1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宅基地审批“一件事”改革的重要变化,是审批权的下放。陈集镇党委书记王雷深有体会,“过去,审批权集中在县级自然资源和农业部门,如今直接下放到乡镇层面,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为推进宅基地审批“一件事”改革,陈集镇专门购置了专业测绘仪器,免费上门为群众提供测绘服务。群众办理宅基地审批“一件事”,实现审批“零跑腿”,测绘“不花钱”。
“测绘是宅基地审批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宅基地边界的准确划定,确保不触碰各类红线。”王雷介绍,过去这项工作需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如今由乡镇自主承担,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为群众节省测绘费用近30万元。
截至今年8月,阜阳市宅基地审批办件量1282件,居全省首位。“将持续深化宅基地审批‘一件事’改革,优化办理流程,实现从‘办得成’到‘办得快、办得好、办得暖’,把民生痛点转化为创新亮点。”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陈飞表示。
·编后·
阜阳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推出宅基地审批“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跨系统、跨层级的联审联批机制,精简材料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实现审批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并依托技术赋能提供免费测绘,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成为政务改革中“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