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数据资源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党的建设方面
一是理论武装持续深化。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制定学习计划,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保持良好学风、务实作风,做到应学必学、应学尽学、应学立学,目前已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集中研讨交流5次。特别是集中组织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实况直播,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领导班子带头,专题学习原文、认真组织研讨,切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为党员干部订阅党刊党报,持续开展“党员说”小讲台小擂台活动,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巡察整改扎实推进。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5月31日至6月17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对我局开展了巡察。2022年9月7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指出了我局三方面11类21个问题。为全面落实巡察反馈意见,切实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局党组第一时间成立了巡察整改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87条。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亲自调度、亲自推动、亲自督办,先后5次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汇报。10月12日,召开了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班子成员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逐一认领整改任务,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成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截至目前,大部分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其他整改措施也已取得明显成效,争取11月中旬提前全面完成巡察整改任务。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有效。严格按程序,高标准完成党支部换届工作。党支部认真贯彻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机关带窗口、以党建促业务,全面提升“六项指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业务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认真谋划开展了“党员说”小讲台小擂台、“喜迎党的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并结合“政务服务节假日预约办”工作制,在窗口党员中开展了“群众预约我来办”活动,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二、创一流营商环境方面
一是切实强化指挥调度。印发《关于成立黄山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专班的通知》(黄数资〔2022〕14号),专班设1个指标调度组和7个提升工作小组,对照省营商环境考核政务服务指标体系,挂图作战,加强调度,整体推进各项考核指标提升。三季度省对市营商环境评价政务服务领域综合评分96.68分,位居全省第5名,综合评分相较二季度(94.44分)提升2.24分,位次相较二季度(第7名)提升2名。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集中集成办理,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来返跑等问题,截至目前,51家单位(含15家企业)1623个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对2021年以来新进驻的交警、出入境、社保、医保等窗口进行“综窗改革”,实现市政务服务中心“综窗”全覆盖。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代办专窗,选派专人提供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办理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服务。开设购房补贴申请联动办理窗口,实现2022年市中心城区购房补贴一窗“联合办理”,打通购房补贴“最后一米”。三是推进多领域服务提升。在企业开办领域,“皖事通”黄山分站上线企业开办“掌上办”模块及智能辅助审批程序,企业开办实现“秒批”。在工程建设领域,工业项目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工业类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1个工作日内、申报材料压缩至35个。在公积金领域,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与长三角城市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事项实现服务零跑动、办事零材料、审核零等候。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全面实现一般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其中18种常见登记类型1个工作日办结,并实行最快60分钟办结制。四是切实强化效能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一改两为”大会精神,结合市委“能力作风提升年”行动,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 提服务 优环境”工作,全环节全方位开展“沉浸式”体验,体验事项涉及22家市直单位高频行政审批或公共服务事项,累计收集办事流程等具体问题15个。联合市效能办开展政务服务办件质量专项整治,查找各类服务“病灶”,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4轮市直和驻黄窗口单位“办件效能回头看”督查,共发出反馈函20余次,各部门全部整改到位。五是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根据全省“一制度两窗口”工作部署,今年3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两全两窗两公布”,有效解决办事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两全”,即事项全预约、时间全覆盖,“两窗”即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两公布”即公布预约办公电话和首席代表手机号码。9月,联合市效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的通知》(黄效办字〔2022〕5号),在安徽政务服务网黄山分厅上线网上“办不成事”反映专区。实行以来,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节假日预约办理服务3278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累计受理有效办件16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做到了办得成、办得好、办得快。
三、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资源管理方面
一是规范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根据10月省局印发办法,修订了《黄山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待通过后实施。完成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拟通过平台建立市级信息化项目“三个库”(申报库、储备库、立项库),同时对历史项目进行采集,最终形成1个完整信息化项目库,理清全市项目底数,并建立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和管理制度,为统筹建设管理和数据资源归集打下基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信息化项目评审63件次,其中立项前置审查15件次,招标前置审查31件次,组织项目验收17件次,完成招标1.62亿元。二是持续推进数据资源归集。以信息化项目管理为抓手,完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灾平台、交通运输局船舶污染平台等新建项目数据资源归集。加强对区县指导调度,推进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各区县共编制1000余条数据资源目录,实现1600余万条数据挂接工作。成功申请国家接口407项,省级接口858项,并按照成功调用情况,梳理出38项高频数据资源接口清单(国家17个,省级21个)。三是推进公共场所视频资源整合。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安徽省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皖视频组〔2022〕1号)《关于深化全省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黄山市市级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印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落实公共场所视频资源整合,会同市公安局制定并印发《黄山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皖视频组〔2022〕1号),持续开展视频资源整合。四是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决策部署,积极对接发改、财政部门申报2022年度政府投资性项目,采取市县统筹的方式进行建设,按照“分期建设、急用先行、模块开发、统一管理”的原则,先行建设市县急需的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中“数管”部分内容,计划投资约2700万元,向市政府请示(《关于统筹全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资金的请示》(黄数资〔2022〕21号)),打造我市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的基础核心工具和平台。组织市直部门和区县现场对接建设内容,邀请省局专家赴我市开展项目建设方案评审,根据专家评审及市县需求,修改初步设计方案,专题讨论完善,完成项目挂网招标工作。五是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应用。配合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获取人像比对、身份证核验、婚姻登记核验、出生及死亡医学证明查询、企业基本信息查询等多种数据资源接口,并结合我市归集的司法、自来水、燃气等数据对接,实现不动产交易水电气无感过户。积极协调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接电子印模数据,完成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平台建设,使我市成为继马鞍山、六安、芜湖之后全省第4家完成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的地市,实现以电子营业执照作为主体资格证明、以电子印章签章为行为确认,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同章同模、物电一体”的新生态模式。
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方面
一是强化信息内容审核。严格执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程序,落实“三审”制,建立“第一读者”制度,鼓励投稿、规范用稿、保护知识产权。坚持月巡查月通报制度,今年以来开展月度巡查10次,因信息更新不及时、录入不规范、互动回应差等问题被通报的网站93家(次),微博微信账号189个(次),并全部督导整改到位。二是强化平台运维管理。积极做好“政务要闻”“通知通告”“领导之窗”“走进黄山”等重要版块的信息发布和“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 “向‘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学习”等14个专题专栏的开设宣传和内容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动态、通知通告、图片新闻以及各类专题专栏等政务信息10402条。三是强化政民互动纽带。扎实推进便民服务、解读回应、调查征集和在线访谈工作。今年以来,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共办理答复网上留言4026条,微博微信共答复群众留言825条,发布调查征集17条,开展在线访谈6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有效促进问题解决,着力化解基层矛盾。四是强化平台常态监管。常态化开展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错敏字、严重表述错误及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排查整治工作。今年以来,集约化平台排查整治错敏字、严重表述错误77118条,涉及个人隐私信息215901条,全部督促整改到位。持续开展政务新媒体不更新、不回应、重复开设等“八个方面”整治,有效清理利用率低、重复建设、运维保障不力、信息发布质量不高的账号。今年以来,共关停注销不合格或无力保障的账号17个,其中,微博账号9个,微信公众号7个,抖音账号1个。五是推进政策超市2.0建设。依托政府集约化网站平台,集成惠民惠企政策包,建设黄山特色“政策超市2.0”。打通“政策超市”平台与政务公开、政务服务、12345热线等平台的融合对接,实现政策文件检索、查阅、咨询、申请、兑付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建立政策文件专题库,从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近16万个文件中,筛选出惠企惠民类文件政策230个,形成利企惠民专题文件库,涵盖了四送一服、招商引资、专精特新等多个领域。以个人和企业为基础服务对象,从10个维度对政策标签进行梳理,共梳理标签1200余个。采用“系统+人工”相结合方式,对入库文件进行标签化治理,开发智能检索引擎,提供“分级+分类+热词+时间”的条件搜索和模糊查询功能。六是完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升级改造。构建网站集约化平台安全防护体系,“人防+技防”相结合,切实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常态化开展政府网站功防实战演练和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双活”切换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应用系统漏洞扫描及修复工作,针对检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及时预警相关单位,协助进行漏洞修补和,提升系统安全性。今年以来,共开展8次应用系统漏洞扫描,发现及修复7处安全漏洞。
五、疫情防控方面
一是线下疫情防控。今年3月15日起,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搭建防控大棚、设置安全道闸,同时,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作用,组织11名团员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做好大厅办事群众的扫码与引导工作。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团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号召,累计选派20余名干部职工(含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5名),作为文明单位志愿者,按照“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原则,协助高铁北站、高速口、包保景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人员分流和人员引导两码联查。二是驰援休宁抗疫。5月,休宁县实施静态管理后,我局迅速行动、尽锐出战,星火驰援休宁抗疫。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建宏第一时间投入到万安镇万新村的防疫工作中,累计为万新村采购防护服200套、背负式电动消杀喷雾剂5个、84消毒液60瓶,及非洛地平片、吲达帕胺缓释片、苄达赖氨酸滴眼液、通心络胶囊及卡托普利片等紧缺药物10余份,及时传递抗疫“政”能量,齐心筑牢抗疫“堡垒”。同时,第一时间调派1专业技术人员驻守休宁,为当地流调专班提供安康码及核酸检测平台数据服务。三是安康码平台保障。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及时对重点地区来访人员通过“安康码”赋码督促落实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措施,构筑监测、预防、溯源、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支撑工作。按照所属权限,强化“安康码”安全管理和制度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安康码”共申领294.3余万个,“安康码”核验次数达10899.5万余次。四是核酸检测系统衔接。根据市委主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经我局主动与市卫生健康委对接商定:“全员核酸检测快速登记信息系统”(老系统)与“黄山市市级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新系统)已于3月21日全面完成衔接切换,目前新系统运行平稳。
(六)其他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双招双引”。成立市数据资源局“双招双引”小分队,今年以来,共开展招商活动22次,拜访企业17家,落地项目有江苏米西立“智慧食堂”皖南区域总公司项目(已注册落地黄山米西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拟在中心城区开15家米其立智慧食堂,平均每个店面100㎡,已在江南新城租赁办公场所,面积200㎡,用于管理团队办公,总投资2亿,其中固投6000万,目前已开设首批4家门店)、皖新新能源建设工程(已注册落地安徽皖新新能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二是推进软件产业园建设。积极配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开展软件产业园建设,局领导多次赴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调研对接,力促软件产业园建设。在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核过程中,要求各部门引导中标公司落地软件产业园。根据《全市软件产业园专题汇报会会议纪要》精神,正在制定企业信用积分制度,探索建立信用企业库。三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春节、冬奥会残奥会、全国两会、国庆节、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7×24小时在岗值班和每日“零报告”制度,绷紧网络安全之弦,做到“人员在岗、责任到位、措施落实”。为数据中心全网的业务系统主机、办公终端开展漏洞扫描工作,按扫描结果通报各相关责任单位,并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完成漏洞修复工作。今年以来,已向26家单位42个信息系统发送网络安全整改通知单,已完成全部系统问题整改。